突发性耳聋是耳科急症之一,诊断及治疗的越早越及时预后越好,应视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急症而积极抢救听力。我科于1996年3月至2001年6月采用尼莫地平(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尼莫地平治疗组)48例(53耳),男31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单耳44例(左21例,右23例),双耳4例;病程1-29天,<3天11例,4-10天19例,>10天18例;伴眩晕者7例。按纯音听阈0.5、1、2KHZ平均值分为:<40dBHL为轻度,11耳,41—65dBHL为中度,27耳,>65dBHL为重度10耳。对照组(常规扩容组)41例(48耳),男26例(29耳),女15例(17耳),伴眩晕者8例,轻度耳聋9耳,中度耳聋27耳,重度耳聋5耳。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ATP、辅酶A静脉液注,肌注维生素B1、B12,口服病毒灵、西比灵、谷维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20ml加入培他啶注射液500ml中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先进天加入地塞米松20mg静脉缓,每隔3日递减5mg,直至5mg维持)14天为一疗程。 2治法标准及结果 2、1治法标准治了:0.5KHZ、1.0KHZ、2.0KHZ三个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dB以上;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0dB。
2、2结果治疗组:治了19耳,显效9耳,有效16耳,无效9耳,总效率83.0%;对照组:治了12耳,显效8耳,有效9耳,无效19耳,总好了率60.4%。治疗组治法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也可由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由过度烟酒刺激,剧烈精神创伤而发。由于内耳小动脉遇曲行走,在血管分叉或弯曲处受低切应力的作用,血流缓慢,若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的粘滞度增高,使血小板沉积、粘附、聚集、甚至血栓形成,再者侧枝循环少,致使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组织水肿,缺氧组织代谢紊乱,自由基生成过多,血管活性物质的比例失调,毛细血管强烈收缩,但较终都是导致螺旋神经节、耳蜗内神经元及毛细胞的供血障碍,缺乏营养导致神经萎缩,变性,引起感音功能减退甚至全聋。
骆文龙等也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螺旋神经节变性,螺旋器萎缩和耳螺神经元缺失,人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约35000个,其中**的螺旋神经节纤维和不到3%螺旋神经节纤维分别与3000个内毛细胞和9000个外毛细胞相连接。迷路动脉和耳蜗支无侧枝循环,所以在供血不足时,必将使螺旋神经节、基底膜、螺旋韧带、骨螺旋板等受累。如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突发性耳聋,则可能导致螺旋神经节萎缩。
本文中的尼莫地平为Ca2+离子桔抗剂,动物实验证明,能有效地改善耳蜗微循环。缺血(缺氧)组织再灌注射Ca2+进入细胞内增多,可激活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促进自由基的产生,同时Ca2+又可激活磷脂酶A,促进磷脂酶一前列腺素代谢途径产生氧自由基。由于抗体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平衡遭到破坏,可直接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毛细血管强烈收缩,血流变慢,供氧不足产生突聋。而尼莫地平能阻止Ca2+参与上述氧自由基生产的多个环节,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因此尼莫地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神经细胞和神经保护剂,尤其是在神经损伤的早期应用,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它的这种对Ca2+的拮抗有效地对抗了“瀑布样”反应中神经毒性效应。在改善耳蜗微循环的同时,辅以培他啶、地塞米松等更有利于缺血引起的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通过本组治疗观察,尼莫地平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治法肯定,未见任何副作用,不失为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较理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