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导抗测试是应用测试仪器,测试声能在人耳的传递状态,声波作为力的一种形式到达外耳道后,一定的声压作用于鼓膜,中耳系统及内耳相应产生运动,在此过程中,来自外耳道内空气粒子压力的变化至耳蜗内发生的电机械活动的能的传递,可通过对鼓膜外侧面能流进行测量。临床通过对静态声顺值的测定,鼓压声顺测定来判断中耳传音功能状态,从而判断中耳疾患。同时,镫骨肌反射试验在内耳疾病的诊断方面使声导抗在诊断听力学中占了重要地位。由于其客观特性,可以证实或补充其它测听方法的不足。对一般行为测听不能配合的患者,可用声阻抗测听来进一步检查。
1.静态声顺值的测定
它代表中耳传音系统的活动度,正常范围约在o.28—1.72毫升之间,中耳病变可影响声顺值,凡是中耳硬度增大的病变如耳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听骨链纤维或骨性固定、鼓室硬化、咽鼓管阻塞、中耳积液、胶耳或中耳肿瘤等均可使声顺减低,属高阻抗型。反之,中耳传音系统活动性增大的病变,如鼓膜萎缩、松驰、较大的的愈合性穿孔、听骨链中断或咽鼓管开放等均可使声顺增高,属低阻抗型。鼓膜情况对声顺影响较大,只有鼓膜正常时,静态声顺值对中耳病变的诊断才有意义。利用测量外耳道等效容积的方法可以鉴别鼓膜有无穿孔,鼓膜如有穿孔,探测音可进入中耳腔,则测出的外耳道容积异常增大,往往超过4—5毫升,实际上是外耳道与中耳容积之和。鼓膜正常时,成人外耳道的容积约为1—1.5m1,儿童为0.6—0.8m1,如超过此范围是鼓膜穿孔的有力证据。
2.鼓压声顺测量
是动态声阻抗检查范畴,是在外耳道压力变化过程中测量中耳系统的活动度或声顺的相应变化,以曲线表示之,是谓鼓室功能曲线,可客观反映鼓室各种病变情况,并可显示鼓室压力,判断咽鼓管功能。
A型(正常型):曲线呈高峰型,较大声顺点在压力0附近。见于中耳功能正常者。
AS型(低峰型):声顺峰较低,较大声顺点仍在压力0附近。见于中耳系统活动度受限的病变,如耳硬化症,听骨链固定。
AD型(超限型):声顺峰特高,超越记录卡的极限仍未相交,曲线呈开放型,见于中耳活动度增高的病变,如听骨链中断、鼓膜萎缩及愈合性穿孔等。
B型(平坦型):外耳道压力改变时,声顺变化很小,声顺峰不明显,曲线平坦。多见于鼓室积液、粘连性中耳炎等。
C型(负压型);较大声顺点向负压侧,超过一100毫米水柱。多见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可显示鼓室负压的程度。
D型(双峰型):用600赫或800赫探测音溯试,曲线呈双切迹或双峰型,见于中耳劲度减低病变,如鼓膜萎缩、听骨链中断等。
上述分型临床应用较为方便,但鼓室病变错纵复杂,如遇到鼓膜和听骨链的复合病变,则上述分型难以表达,须依靠鼓室曲线从峰压点、幅度和形状三方面进行分析。
3.镫骨肌反射
一定强度的声刺激可引起双耳镫骨肌反射性收缩。中耳声阻抗变化可在声阻抗仪上显示,故利用这一客观指标,可判断镫骨肌声反射通路上各种病变部位。临床主要用于:
(1)对中耳传音功能的估价 声反射存在表示听骨链完整,活动良好,有人认为如能引出镫骨肌反射,可以排除传导性耳聋,但有些轻度传导性耳聋如咽鼓管通气不良,急性中耳炎消散期等镫骨肌反射不一定消失。
(2)蜗性病变的诊断 正常耳声反射阂约70—95分贝(HL)耳蜗病变者,由于响度异常增长,声反射阈的感觉极(SL)明显降低,如果纯音听闻与声反射阈之差小于60分贝表示有重振现象,为耳蜗病变的指征。据jerer(1974)统计声反射引出率随着听力损失加重而减少,传导性耳聋如超出30分贝,声反射引出率就减少到50%以上;蜗后病变声反射引出率更低;耳蜗病变因有重振现象听力损失在65分贝时约95%能引出反射,损失在85分贝时仍有50%能引出反射,损失到95%时,引出率仍不低于20%,感音性耳聋如果在此声反射阈感觉级60分贝低的水平能引出声反射,应考虑耳蜗病变。
(3)蜗后病变的诊断 正常人引起的镫骨肌反射性收缩保持在稳定水平,无衰减现象,如有衰减现象为蜗后病变的指征。声反射阂升高或消失应考虑蜗后病变。声反射潜伏期超过正常值上限50毫秒,以上或两耳阈差值超出正常上限10毫秒以上,应考虑蜗后病变。
(4)脑干病变的诊断 主要依靠分析同侧与对侧声反射的关系。同侧声反射与对侧声反射的关系可分为四类。
一项反射异常:为交叉反射异常,属中枢性病变。病变在给声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称单座式反射。
二项声反射异常:
(1).传入病变:一项交叉及一项非交叉反射异常,为给声耳病变,病变在给声耳同侧的听神经,蜗核或严重的耳蜗损害,称对角式声反射(图36)。
(2).中枢性病变:双交叉反射异常,为斜方体平面的脑干中线病变,称水平式声反射(图37)。
(3).传出病变:一项交叉,一项非交文反射异常,为监视耳病变,病变在中耳或面神经,称垂直式声反射。
三项反射异常:两项交叉反射及一项非交叉反射异常,称倒式声反射。
(1).传入病变:面神经及听神经合并病变。
(2).中枢性病变:斜方体及蜗核平面的脑干中线病变,或为听神经及蜗核病变,或为上橄榄复合体病变。
(3).传出病变:严重的中耳病变。所有的交叉、非交叉反射均消失。
(4).传入病变:严重的双侧感音性听力损失。
(5).中枢性病变:广泛的脑干尾部病变。
(6).传出病变:双例中耳疾患。
同侧声反射与交叉声反射相结合,给脑干及听觉通路上其它部位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如各种病变时同侧声反射与交叉声反射对比表。
4.对面神经疾患的定位诊断,非器质性听力损失的鉴别,估计听敏度、助听器选配等均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